因為這則新聞,我萌生了采訪馬懿的想法,想走近這位年輕醫生,了解他背后更多的故事……
馬懿,刻著時代印記成長的80后醫生
青春無悔,帶著時代印記成長
曾被冠以“垮掉的一代”、“叛逆的一代”、“特立獨行的一代”等各種“稱號”的80后,如今,年長些的已過而立之年,在各行各業均能獨當一面。80后有著自己獨特的個性,他們思維敏捷、知識面廣,他們在質疑中成長,但他們依然義無反顧地執著前行。
馬懿,一名典型的80后醫生,從內蒙古醫科大學畢業后,就職于中德西南人民醫院(宜賓市工人醫院),至今已6年時間。一步一個腳印,馬懿逐漸成長為今天可以獨當一面的醫生,一名有醫德仁心的好醫生。
一路成長,一路收獲
成長有時候似乎是一瞬間的事情,但是在經歷中成長,在成長中收獲,彌足珍貴。馬懿說,6年來,經歷過無數的患者和患者家屬,也收獲了許多的愛和感動。馬懿向我們講起了這樣一個故事,一位姓馬的退休老干部曾入住內科,當時基礎情況特別差,生活不能自理,日常的護理完全需要醫護人員配合,整個醫護團隊的同事都盡心盡力的照顧馬老。馬老出院后,一直對馬懿贊賞有加,馬老家人還為他推薦了一次到北京學習的機會。
正是因為馬懿的忠于職守、認真負責、全心全意為患者服務的態度感動了患者家屬,不僅收獲了他們的信任,更收獲了一份真情。
同心協力,搭建信任的橋梁
在醫德常遭質疑、醫患關系緊張的當前社會背景下,馬懿堅持自我,以實際行動,用醫者的人性關懷、溫馨服務、高尚醫德、精湛技術去感動患者,贏得患者的信賴。馬懿說,作為醫生,最重要的就是多與患者溝通、與患者家屬溝通,讓患者與家屬全面地了解病癥,了解手術或者診療方式,減輕他們的顧慮;同時,醫護人員之間要加強配合和相互協助。
患者出院后,醫護人員應該要做好后續跟進,進一步了解患者的病情康復情況等。跟蹤回訪是一件很繁瑣又需要耐心和時間的工作,馬懿和伙伴們都是在完成當天的工作之后再進行,其中的辛苦不言而喻。
醫患信任是每位醫務工作者的共同心愿,馬懿和他的伙伴們以實際行動,向社會還原了醫護人員“救死扶傷、服務社會”的本真,像一縷春風溫暖人心,像一面旗幟催人奮進。
心懷大愛,不忘醫者使命
在醫院內,馬懿盡心盡力為患者服務,在醫院外,他同樣不忘他作為醫者的使命。即使是在出游的時候,馬懿和伙伴們也會帶上“工具”,給周邊的居民做義診。因為現今的大眾對免費義診可能會持懷疑態度,可能會揣測大家是帶著某種目的去的,因此隨意的義診效果反而更好。近到周邊社區,遠到長寧、珙縣、筠連……都留下了他們忙碌的身影。
馬懿還是八一二廠的團支部書記,工作之余,他會前往山區的貧困小學做幫扶活動,也會走進校園為小朋友們講解急救小知識……馬懿心懷大愛,寬厚處事,用心工作,快樂生活,他時刻牢記自己的使命,不忘初衷,不忘醫者使命。他是許多80后的縮影,他們正慢慢地成為這個時代的中流砥柱。
結語
在采訪過程中,馬懿多次提到團隊的力量,他說,與患者建立信任需要團隊協作,跟進回訪需要團隊配合,科室業績上升更需要大家的努力,科室今年的業績比去年上升了一倍,這都是大家齊心協力的結果;話說篇頭被退回的紅包,小馬也坦言是患者送給他們科室的,并不是送給他一個人的,但是所有人都一致承諾:拒收紅包。
說起家人,這個80后的大男孩一臉溫暖,他很感謝父母的支持和幫助,感謝妻子的付出和包容,感謝上蒼眷顧,有一雙可愛的兒女。相信正是因為他有一顆感恩的心,所以他的人生道路上充滿了愛與感動。
我們相信,這位心懷感恩的80后醫生,會始終遵守職業操守,一如既往地做好為人民健康服務的工作,會將正能量傳遞給更多的人,也會溫暖更多的人。
(作者:劉芳 責任編輯:劉書堂)
馬懿與患者進行交流
馬懿為小朋友們講解急救小知識
馬懿和團隊在一起
幸福的一家四口
